Apr 12, 2012

沉默是金

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

不知为什么,就是不喜欢人说话大大声,甚至是用喊的。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吧?毕竟,提高了声量,情绪的温度计也会随着提高,
接着,就容易说出一些没经过大脑过滤的话,
而这些话语往往就像从口中吐出利箭,刺穿人脆弱的心。

“一个巴掌拍不响”,当一个人发脾气时,若另一个人保持沉默,
风波或许很快就能平息,而不至于像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往往把小事闹成大事之后,才后悔刚刚的有失仪态,造成伤害。
“沉默是金”,这个观念我懂,也常常放在脑海里,
但每当在毫无防备之下,对方突如其来一句不中听的话,
就会使我好像火山爆发那样,大声发出轰炸。

事过以后,我发现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随时作准备,
以致威胁突然来袭时,我就无法抵抗,结果两败俱伤。
难怪圣经说“要常做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我把每一次与人发生的争吵,当做是天父给我的考试,要考验我的耐心与智慧。
不过我好像在很多场考试中不及格,然而天父没有放弃,一直给我补考。
直至我及格了,心里很高兴,但不久后又发现更难的考试来了。
就这样,我一直在这些考试中测试自己的‘功力’,虽然不是每一次考试都通过,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的‘功力’在一场又一场的考试中被提升了,
就像小时候玩金庸小说的电脑游戏那样,多练武功,功力就能越快up level。
要真正培养温柔与忍耐,不是透过知识上的原则,而是亲身在经验中操练与实践。

虽说吵架真的很伤元气及和气,但冷静过后,我还是感恩,
因为知道天父要提升我的‘功力’,让我随时能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就像耶稣被轻视辱骂的时候,也不还口那样。

希望自己真的能在情绪管理上越来越老练,胸襟越来越宽广,
随时都有心理准备,身边任何一个人说的话,不一定都合自己心意,
有的人喜欢吃华人餐、有的人喜欢吃马来餐、有的人喜欢吃印度餐、
有的人喜欢吃西餐、还有日本餐、韩国餐、法国餐等等等等。
这是必需接受的事实。














聆听别人对我们说的话,
要好像打棒球那样,
有造就性的,就紧紧抓住;
没有建设性的,就狠狠打出去!

Apr 11, 2012

孩子不坏

2012年4月9日(星期一)

继《小孩不笨》与《钱不够用2》之后,就一直很期待梁智强下一部类似的电影。
可是等到颈项快变长颈鹿时,赫然得知梁导有外遇的负面新闻。
不过我依然欣赏他的勇气,他的才华。
这部《孩子不坏》是他信主之后的作品,令我更加期待。
结果,我果然在戏院里陶醉不已。有欢笑、有眼泪、更重要的是,有共鸣。

一部电影,能让人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一会儿又发自内心地流下眼泪;
这真的很不容易。《孩子不坏》就是这么一部很棒的电影。
回顾电影的情节,有好些让我开怀笑了的画面:
Aunty Cyntia叫家里的maid替儿子去泼漆、阿宝竟然想到复印钞票、
他与父母单纯的对话、motivator的pattern、她小儿子的perfect english、
两个男主角替人接生的样子等等。。。

还有,让我眼泪默默夺眶而出的画面:
阿宝半夜望着门窗外,寻找爸爸的踪影、老师在裸跑之后向院方辞职、
Nicole由妈妈为她剃光头、妈妈昏迷后,三兄弟姐妹彼此照顾、
两位男主角被老师唤醒后,在巴士里挣扎,难过、老师的太太不怕辛苦生下孩子...

在欢笑与眼泪的背后,有好多值得反思的内容:
像那可爱的阿宝,一直在寻找‘好孩子’的定义,然而父母对好孩子的定义,
是否都正确呢?只要孩子像Nicole一样,是top student,就可以放心吗?
现代的孩子,只要关在房间里也会变坏,网际网络的威力不可轻忽。
Nicole也提醒了观众,if create hurt, then have to pay the price。
再来,就是两位被标签为坏孩子的男主角。
就因他们成绩不好,没读名校,就被社会轻看,埋没了他们的才华与创意。
然而,他们所做的决定仍需自己负责,就算责怪环境,责怪父母,
做错了事,还是本身要受罚,自己要坐监牢。

剧中的父母,也叙述出今日许多父母的问题:因工作而忽略孩子、
偏心疼爱成绩好的孩子、父亲有不良嗜好,赌博、烟酒瘾、暴力,
母亲一味唠叨,发脾气、夫妻常在孩子面前大声吵架,家里没有安宁...

所幸剧中的老师为观众开了一条出路,从他身上学习如何对待青少年。
Mr Liew为了遵守承诺,不惜放下自己的尊严,以取得学生的信任、
不把职业当作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命的牺牲:愿意拜访学生的父母、
在学生有需要时伸出援手,就算六万块不是一笔小数目。
找到与青少年沟通的‘语言’,与他们建立关系,从不认为任何一个人is hopeless,
时常给予鼓励、肯定,甚至一起为共同目标努力。
更重要的是,脸皮要够厚,就算被作弄、被拒绝,依然抱着热忱死缠烂打。
我想,现今的学校和教会,正大大需要像Mr Liew这样的老师。

对我而言,一部电影的价值不在于它在戏院里播放的那两个小时,
而是观众们走出戏院后,电影所带出的信息是否停留在人的心中,产生影响。
我个人真的很希望这部电影能为小孩、青少年、父母们与老师们,带来反思与实践。
特别是身为教会的长者,该如何看待与接触这一班青少年。
每当听见教会的青少年被投诉、被标签、心里真的难过,
但我仍愿他们不放弃自己。其实,青少年许多的问题,并不是表面所看的那样,
他们爱玩、他们叛逆、他们爱惹是生非、他们盲目追求时尚......
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他们感到自卑,在家里得不到肯定与温暖。

父母用错的方式去爱孩子,孩子不懂体会父母的心境,
结果‘了解’在彼此之间失去了,剩下冲突与伤害。
但在这样的境况中仍要think positive,危机就是转机,
只要多一点的爱心、耐心、明白‘自己的前途,自己选择’
故事的结局,一定也能像这部电影一样,happy ending!

从今年开始,上帝把一班青少年带到我的生命中,
起初也因为找不到共同的‘语言’而感到沮丧,
但愿这部电影成为我的鼓励和提醒,
也求神让我用行动付出爱,坚持相信这班孩子,
真的不坏。

热情推荐!!!

墓碑在说话

2012年4月7日(星期六)





适逢清明节,与家人及亲戚去扫墓。
想起《从那高山到那低谷》这本书中的其中一篇文章,
讲述作者黄伟恩传道曾经到槟城基督徒墓园之后的感想。

在这墓园中有五位宣教士的墓碑,他们都是十九世纪初期来槟城的西方宣教士。
其中John Ince是第一位被差派到槟城负责华人福音事工的宣教士。
他在1819年抵达槟城,六年后去世,当年才29岁。
他的太太Joanna则随他抵槟三年后因非常痛苦的疾病而逝世。
与她同一个棺木的,还有他刚刚出生的小男婴。

此外,Joanna的墓碑也纪念了他们另两名孩子。
一位是Caroline,在1820年4月5日去世,那一天,她还未满六个月。
另外一位是Eliza,在1821年5月23日去世,只活了一个月零四天。
来槟城短短的三年内,John Ince这一位年轻的丈夫和爸爸,
失去了他最亲爱的太太和三个孩子。
他,到底是如何面对这一连串的苦难呢?
我想,John Ince为Joanna在墓碑上所刻的两段经文,
“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已经道尽了一切。。。

虽然没有亲眼看见这个墓碑,但这篇文章仍然叫我感动。
过去多少的宣教士,为了福音的缘故,‘虽至于死,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我想,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另一个坟墓,主耶稣的空坟墓。
是主耶稣的道成肉身、受死、复活,今日全地能宣扬福音、宣告得胜!

虽然我也未曾像马利亚一样,亲眼看见耶稣的空坟墓,
但从许多殉道的宣教士们的墓碑,我相信这是千真万确的救恩。
他们的墓碑一直在说话,最终所发出的呼唤,就是要因信耶稣的名,而得永生。

从前,觉得坟墓是很恐怖的地方。
而今看见自己亲人的照片出现在墓碑里,心中倒是感慨,感恩。
因为我听见了这个墓碑所告诉我的信息。

在墓园里,并排的墓碑似乎沉默,但其实它们对特定的人而言,都在说话。
而会有那么一天,自己的名字和照片也将出现在其中一个墓碑里,
到时候,相识的人来扫墓时,会听见这个墓碑说些什么呢?
其实这取决于我们今日如何善用时间,如何处事待人。

但愿。。。
清明节,提醒我们生命的短暂;
复活节,提醒我们生命的永恒。

Apr 4, 2012

满足感

2012年4月3日(星期二)

原本今天的小组取消了,但Mr Lee夫妇摆了乌龙,以为小组照常在他家聚会,
于是买了pizza给组员们当宵夜,可惜大家都无法出席。我和康不想让他们扫兴,
结果就有了额外的收获:美味的pizza与绿豆汤。

他们夫妇俩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不过看起来还很健壮,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
一踏进他们的屋子,就感到很舒服、温馨。
我们聊着聊着...就听起他们所说的往事。

原来他们在信主前是加入一贯道的,直到Mdm Tai患上了忧郁症,
接触了基督教信仰,夫妇俩后来就信主了。
虽然信主时已经六十多岁,但他们仍然很认真追求灵命的长进,
也积极带领了很多身边的人信主。

最叫我感到惊讶的是,原来Mdm Tai是在Sungai Way出生和长大的,
小时候的她就去过我的母会,双溪威基督教会。
那时候还是由内地会的宣教士负责拓荒,
至今她仍记得那三位在双溪威服侍的英国宣教士:韩姑娘、雷姑娘和谢姑娘。

虽然事隔许多年之后,她才真正信主,
但我相信,在这些宣教士为她清洗受伤的伤口,说圣经故事给她听时,
福音的种子已经默默地撒在她的心中。

这也提醒了我,要对身边的人表达友善,
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就不知不觉地撒下了福音的种子。。。


离开他们的家时,觉得很有满足感。
除了因为美味的pizza,更是心灵的满足。
认识祢,认识他们,真好!=)

Apr 3, 2012

无墙的教会

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

今天出席了由全人关怀主办,夏忠坚牧师分享的讲座,获益良多!^_^
夏牧师的分享,幽默得来引人深思,甚至因说中要害而感惭愧。

下午所分享的《职场宣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课题,
也是我认为对基督徒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
基督徒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职场(一星期至少五天),而在教会只有周末的时间。
相对而言,如何在职场上发挥基督徒的功能和见证,是更加重要的。
夏牧师提出了很多实际的例子,说明每一个职场都是禾场,深深鼓舞了我。
盼望各教会与基督徒对《职场宣教》有更多的认识、装备及实践,
也期待将来的我正是一位职场宣教士。

晚上的信息,分享有关《无墙的教会》。
很久之前就知道‘教会’的定义不是建筑物,乃是基督徒群体本身。
但这些年来,从我的生命里,却没有完全活出教会的真正定义。

牧师从五个层面(敬拜、团契、事奉、成长、宣教)探讨教会今日的问题,
总归来说,这五个层面是教会本有的功能,但今日的基督徒就只有在星期日,
在教堂这个建筑物里去实践,慢慢筑成宗教仪式的一道高墙。

要成为无墙的教会,有三道高墙需要拆毁:
一是以上所说宗教仪式化的墙,第二是教会宗派与宗派之间的心墙,
最后是教会与这个社会的高墙。

但愿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成为无墙的教会,走入人群,活出基督的样式。


这一天,立了一个心志。
若神允许,盼能加入全人关怀团队,
加入7979的行列,去救去救。